作者:admin???發布時間:2019-05-10 07:55 ????瀏覽:1057
養魚戶林丙棠也是依托水資源發家致富的義倉人。林丙棠今年50多歲,和魚打交道的時間已經接近30年,目前承包村里的80畝魚塘,專業養殖鱸魚,主要銷往廣州番禺。
我們到達養殖場時,林丙棠正把卡車上的魚飼料卸載至工棚,周圍12個魚塘里,50多部增氧機高速運轉,發出“嗡嗡”的聲響;水面上,時不時有魚兒或上浮吐泡,或躍起歡呼。
10年前,林丙棠說他還是一名海鮮販子,從漁民手中收購到零散的海鮮后,經過分揀,再拉運大型批發市場售賣,起早貪黑,賺點辛苦錢。
可是,折騰了十多年后,零星售賣海鮮的漁民越來越少,最后生意直接就做不成了。沒有其他技術和出路,趁政策利好,他想到了承包魚塘,起初不敢包多,只承包了30畝,經過多年的經營有了現在這等規模。
“投入魚塘100多萬元啊,容不得半點閃失,所以做我們這行的,只要魚塘里有魚,你就永遠沒有上下班,基本上是天天連軸轉。”
“你看,我家魚場的周圍,可以說星羅棋布,全是大大小小的魚塘,有的養黃鱔,有的養黑魚,有的養鯇魚,總之,這里的水活,質量好,什么賺錢就可以養什么。”林丙棠說。
太陽漸漸西行, 下午5時,氣溫開始下降,喂魚的時間到了。 林丙棠說,一個魚塘一次需拋撒魚糧約13袋,每袋40斤,總共有12個魚塘,需要在一小時內完成拋食,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但嘴里叫苦的林丙棠干勁十足。
從2014年開始,義倉村在市鎮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重點改善了路網和水網,目前,村里的水已經流動起來,活了起來,形成了大循環,給了林丙棠這些漁業養殖戶大干快上的信心。
繼續做好 “水文章”,主打漁業美化鄉村
記者進入義倉村,村干部正探討“義倉村村莊規劃”事宜。按照正在公示的規劃方案,義倉村的發展定位是:以發展出海打漁、水產養殖、水果種植等特色農業為基礎,以實現鄉村旅游為目標,建成城鄉融合發展、配套設施齊全、人居環境優美的新農村。
記者采訪了解到,義倉村這些年路網和水網已經四通八達。基礎做好后,土地的租金也逐年上漲,村民的收益逐年增多,居住的環境越來越美。
義倉村黨委副書記吳振波介紹, “義倉村大約有7000畝的土地,目前約有3000畝用于水產養殖。因為轄區水資源豐富,打好‘水’牌,做好‘水文章’仍然是義倉村長足發展的第一要務,很多規劃也因此已經展開。”